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血管健康评分轨迹特征的研究
张睿, 高学琴, 林平, 赵振娟, 王旖旎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7): 816-822.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2.07.008
摘要489)   HTML0)    PDF (981KB)(13)    收藏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心血管健康评分轨迹的特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10月于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首次行PCI且术后规律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9例,依据其术后基线、6个月、12个月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使用群组发展模型识别异质性轨迹,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轨迹组别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 该研究识别出5条心血管健康评分轨迹,分别为低-升高组(19.8%)、中-先降后升组(24.8%)、中-快速升高组(14.4%)、中-稳定组(31.9%)和高-稳定组(9.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表明,在调整混杂因素(年龄、性别、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饮酒)后,中-先降后升组、中-快速升高组、中-稳定组和高-稳定组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分别是低-升高组的0.498(P=0.033)、0.446(P=0.049)、0.403(P=0.006)和0.259(P=0.030)倍。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1年的心血管健康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提升及保持较高水平的心血管健康评分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可动态监测心血管健康评分变化特征,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并早期采取干预手段以改善预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临床护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现状调查
钟竹青,秦宁,高学琴,康晓凤,丁四清,刘亚平,李庆印
中华护理杂志    2021, 56 (8): 1208-1215.   DOI: 10.3761/j.issn.0254-1769.2021.08.014
摘要1112)   HTML14)    PDF (900KB)(40)    收藏

目的 调查护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现状,比较不同等级、性质医院之间的差异。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8月对来自31个省份的护士进行在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现状、血管通路的使用现状和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实践。 结果 共回收7 873份有效试卷。留置针(93.92%)是护士常用的血管通路,其次是中心静脉导管(61.27%),钢针(15.11%)使用最少。与非三级医院、综合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和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护士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是护士常评估与观察的3项指标。与三级医院相比,非三级医院的护士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不更换输注部位、采用可调速输液器/手动调节速度、认为变动注射泵的高低位置不影响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稳定性、封管前未回抽剩余药液、按快速输液键或使用生理盐水加速推进的方式处理回血、未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方面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综合医院的护士在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在三通接头处快速推注其他药物、封管前未回抽剩余药液、按快速输液键或使用生理盐水加速推进的方式处理回血、未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方面的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临床护士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实践存在安全隐患,有必要制订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标准,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与监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